Kubernetes 调度和驱逐
概念
- node上所有组件(kubelet/kube-proxy)都是与apiserver通信
- master上两个组件(scheduler/controller-manager)都是与apiserver通信
- apiserver将其他组件通信产生的事件、状态都保存到了与etcd数据库中
- 其他组件与apiserver周期性watch事件。
图片解释:
kubectl
通过读取集群配置文件 ~/.kube/config
将请求发给apiserver
,之后apiserver
将创建pod的属性信息写入到etcd
中,etcd
会响应一个状态给apiserver
,保存etcd
成功会在控制台显示pod/<pod名称> created
,之后调度组件scheduler
上线,负责将新的pod
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,调度之后,将结果响应给apiserver
,apiserver
再将结果保存到etcd
中,kubelet
当发现有个pod
被绑定到自己的节点上时,就会调用docker
的api
去创建容器,容器创建之后,docekr
会返回一个状态给kubelet
,创建成功之后,kubelet
再通知apiserver
容器状态,之后apiserver
再将状态写入到etcd
中,之后就可以使用kubelet get pod
去查看pod
的状态了
注意:有人会注意到,上图中少了两个组件,分别是node上的kube-proxy和master上的controller-manager,其中kube-proxy主要负责pod的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,在图片中的位置就是介于kubelet与Docker之间,它的很多工作与kubelet是并行完成的,主要负责提供pod对外访问的一种形式。controller-manager组件主要是完成后台的一些任务,例如deployment与daemonset控制器等,而图片中是不涉及到创建控制器的步骤的,故与controller-manager就没什么关系,如果要创建控制器的话,角色位置介于Scheduler与kubelet之间,它负责创建多少个副本,启动多少个副本,滚动更新等更高级的功能。
总结:
kubectl
( .kube/config)
->apiserver
->write etcd
->scheduler
-> 调度结果响应给apiserver
->kubelet
发现有分配到我的节点pod
-> 调用docker api
创建容器 -> 通知apiserver
容器状态
影响Pod调度的因素
参数解释:
- resources:pod占用的硬件资源(资源调度依据)
- schedulerName:默认调度器
- nodeName:Scheduler控制器调度绑定的节点
- nodeSelector:标签选择器
- affinity:节点亲和性
- tolerations:污点容忍
注意:调度器(schedulerName)除了使用自己的一些默认行为和默认策略之外,也会参考其他调度策略的值(主要参考)。
resources:资源限制
Pod和Container的资源请求和限制:
spec.containers[ ].resources.limits.cpu
spec.containers[ ].resources.limits.memory
spec.containers[ ].resources.requests.cpu
spec.containers[ ].resources.requests.memory
参数解释:
requests:资源请求值,部署资源的最小配合,是调度依据,会根据requests的值去判定当前集群中有无节点去满足请求的量
limits:资源最大使用
requests必须小于limits的值!
扩展:查看当前节点的资源信息:
1 | kubectl describe node <node-name> |
注意: 若pod没有配置resources值,则pod可以使用宿主机所有资源,并且调度不参考配额
建议:requests
与limits
不要相差太多
nodeSelector & nodeAffinity (节点标签和节点亲和)
nodeSelector
nodeSelector
:用于将Pod调度到匹配Label
的Node上
给节点打标签并查看对应节点的标签:
1 | kubectl label nodes <node-name> key=value |
应用场景:适用于多节点,且不同节点配置不一,功能不一的情况。
yaml示例:
1 | apiVersion: v1 |
注意:若没有匹配到任何标签,则pod会显示pending状态,节点都不可用
nodeAffinity
nodeAffinity
:节点亲和性,类似于nodeSelector
,可以根据节点上的标签来约束Pod可以调度到哪些节点。
相比nodeSelector
:
- 匹配有更多的逻辑组合,不只是字符串的完全相等(nodeSelector是绝对相等的匹配)
- 调度分为软策略和硬策略,而不是硬性要求
a.硬(required):必须满足
b.软(preferred):尝试满足,但不保证
操作符:In
、NotIn
、Exists
、oesNotExist
、Gt
、Lt
yaml示例:
1 | apiVersion: v1 |
参数解释:
-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:硬策略,节点必须满足的条件
- operator:操作符
-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:软策略,尝试满足,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
- weight:权重值,范围1-100,值越大,权重越大,pod调度到对应标签的节点概率越高
注意:若硬限制(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)没有匹配到任何标签,则pod会显示pending状态,节点都不可用,当打完标签之后,pending会变为running状态
补充:
节点亲和性:希望调度到指定标签的节点上;
反亲和性:不希望调度到指定标签的节点上,如使用NotIn ,DoesNotExist等
podAffinity && podAntiAffinity (pod 间亲和与反亲和)
pod 间亲和与反亲和使你可以基于已经在节点上运行的 pod 的标签来约束 pod 可以调度到的节点,而不是基于节点上的标签。规则的格式为“如果 X 节点上已经运行了一个或多个 满足规则 Y 的pod,则这个 pod 应该(或者在非亲和的情况下不应该)运行在 X 节点”。Y 表示一个具有可选的关联命令空间列表的 LabelSelector;与节点不同,因为 pod 是命名空间限定的(因此 pod 上的标签也是命名空间限定的),因此作用于 pod 标签的标签选择器必须指定选择器应用在哪个命名空间。从概念上讲,X 是一个拓扑域,如节点,机架,云供应商地区,云供应商区域等。你可以使用 topologyKey
来表示它,
说明:
Pod 间亲和与反亲和需要大量的处理,这可能会显著减慢大规模集群中的调度。我们不建议在超过数百个节点的集群中使用它们
topologyKey
是节点标签的键以便系统用来表示这样的拓扑域。
kubernetes.io/hostname
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zone
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region
topology.kubernetes.io/zone
topology.kubernetes.io/region
beta.kubernetes.io/instance-type
node.kubernetes.io/instance-type
kubernetes.io/os
kubernetes.io/arch
说明:
这些标签的值是特定于云供应商的,因此不能保证可靠。例如,kubernetes.io/hostname
的值在某些环境中可能与节点名称相同,但在其他环境中可能是一个不同的值。
与节点亲和一样,当前有两种类型的 pod 亲和与反亲和,即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和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,分表表示“硬性”与“软性”要求。请参阅前面节点亲和部分中的描述。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亲和的一个示例是“将服务 A 和服务 B 的 pod 放置在同一区域,因为它们之间进行大量交流”,而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反亲和的示例将是“将此服务的 pod 跨区域分布”(硬性要求是说不通的,因为你可能拥有的 pod 数多于区域数)。
Pod 间亲和通过 PodSpec 中 affinity
字段下的 podAffinity
字段进行指定。而 pod 间反亲和通过 PodSpec 中 affinity
字段下的 podAntiAffinity
字段进行指定
Pod 使用 pod 亲和 的示例:
1 | apiVersion: v1 |
在这个 pod 的 affinity 配置定义了一条 pod 亲和规则和一条 pod 反亲和规则。在此示例中,podAffinity
配置为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,然而 podAntiAffinity
配置为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。pod 亲和规则表示,仅当节点和至少一个已运行且有键为“security”且值为“S1”的标签的 pod 处于同一区域时,才可以将该 pod 调度到节点上。(更确切的说,如果节点 N 具有带有键 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zone
和某个值 V 的标签,则 pod 有资格在节点 N 上运行,以便集群中至少有一个节点具有键 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zone
和值为 V 的节点正在运行具有键“security”和值“S1”的标签的 pod。)pod 反亲和规则表示,如果节点已经运行了一个具有键“security”和值“S2”的标签的 pod,则该 pod 不希望将其调度到该节点上。(如果 topologyKey
为 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zone
,则意味着当节点和具有键“security”和值“S2”的标签的 pod 处于相同的区域,pod 不能被调度到该节点上。)
Pod 亲和与反亲和的合法操作符有 In
,NotIn
,Exists
,DoesNotExist
。
原则上,topologyKey
可以是任何合法的标签键。然而,出于性能和安全原因,topologyKey 受到一些限制:
- 对于亲和与
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要求的 pod 反亲和,topologyKey
不允许为空。 - 对于
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要求的 pod 反亲和,准入控制器LimitPodHardAntiAffinityTopology
被引入来限制topologyKey
不为kubernetes.io/hostname
。如果你想使它可用于自定义拓扑结构,你必须修改准入控制器或者禁用它。 - 对于
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要求的 pod 反亲和,空的topologyKey
被解释为“所有拓扑结构”(这里的“所有拓扑结构”限制为kubernetes.io/hostname
,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zone
和failure-domain.beta.kubernetes.io/region
的组合)。 - 除上述情况外,
topologyKey
可以是任何合法的标签键。
除了 labelSelector
和 topologyKey
,你也可以指定表示命名空间的 namespaces
队列,labelSelector
也应该匹配它(这个与 labelSelector
和 topologyKey
的定义位于相同的级别)。如果忽略或者为空,则默认为 pod 亲和/反亲和的定义所在的命名空间。
所有与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
亲和与反亲和关联的 matchExpressions
必须满足,才能将 pod 调度到节点上。
阿里云nginx-ingress示例
分布nginx-ingress到每个节点 只是部分内容请勿直接使用
1 | spec: |
Taint(污点)
Taints
:避免Pod调度到特定Node上
与nodeSelector
& nodeAffinity
区别:
nodeSelector
&nodeAffinity
:将pod分配到某些节点。pod属性Taints
:节点不允许分配pod。节点属性
应用场景:
- 专用节点
- 配备了特殊硬件的节点
- 基于Taint的驱逐
查看节点污点:
1 | kubectl describe node <node-name> | grep Taint |
设置污点:
1 | kubectl taint node <node-name> key=value:<effect> |
给节点 <node-name>
增加一个污点,它的键名是 key
,键值是 value
,效果是 NoSchedule
。 这表示只有拥有和这个污点相匹配的容忍度的 Pod 才能够被分配到 <node-name>
这个节点
其中<effect>
可取值:
- NoSchedule :一定不能被调度(已经调度的不会被驱逐)。
- PreferNoSchedule:尽量不要调度(软性)。
- NoExecute:不仅不会调度,还会驱逐Node上已有的Pod(若pod为设置污点容忍)。
去掉污点:
1 | kubectl taint node <node-name> key:<effect>- |
Tolerations(污点容忍)
Tolerations
:允许Pod调度到有特定Taints的Node上
yaml示例:
1 | apiVersion: v1 |
operator
的默认值是 Equal
。
一个容忍度和一个污点相“匹配”是指它们有一样的键名和效果,并且:
- 如果
operator
是Exists
(此时容忍度不能指定value
),或者 - 如果
operator
是Equal
,则它们的value
应该相等
node根据状态也会自动打一些污点:
node.kubernetes.io/not-ready
:节点未准备好。这相当于节点状态 Ready 的值为 “False”。node.kubernetes.io/unreachable
:节点控制器访问不到节点. 这相当于节点状态 Ready 的值为 “Unknown”。node.kubernetes.io/out-of-disk
:节点磁盘耗尽。node.kubernetes.io/memory-pressure
:节点存在内存压力。node.kubernetes.io/disk-pressure
:节点存在磁盘压力。node.kubernetes.io/network-unavailable
:节点网络不可用。node.kubernetes.io/unschedulable
: 节点不可调度。node.cloudprovider.kubernetes.io/uninitialized
:如果 kubelet 启动时指定了一个 “外部” 云平台驱动, 它将给当前节点添加一个污点将其标志为不可用。在 cloud-controller-manager 的一个控制器初始化这个节点后,kubelet 将删除这个污点。
容忍污点:不是强制性分配到具有污点的节点上,配置了容忍污点,在调度时忽略节点污点
nodeName
nodeName
:用于将Pod调度到指定的Node上,不经过调度器(default-scheduler
)
应用场景:
- 调度组件故障,希望临时救急
yaml示例:
1 | apiVersion: v1 |
DaemonSet(守护进程集)
DaemonSet
功能:
- 在每一个Node上运行一个Pod
- 新加入的Node也同样会自动运行一个Pod
应用场景:
- 网络插件
- Agent(zabbix-agent监控)
- 日志采集(filebeat)
- C/S架构软件
- 必要的分发服务例如 nginx-ingress
yaml示例:
1 | apiVersion: apps/v1 |
通过kubectl get pod
可以发现filebeat
在每个node上都部署了一个:
1 | [root@k8s-master k8s]# kubectl get pod -o wide |
查看daemonset:
1 | [root@k8s-master k8s]# kubectl get ds |
调度失败原因分析
查看调度结果:
1 | kubectl get pod <NAME> -o wide |
查看调度失败原因:
1 | kubectl describe pod <NAME> |
错误解析:
- 没有匹配到标签的提示信息:
0/3 nodes are available: 3 node(s) didn’t match node selector. - 没有足够的cpu资源分配:
0/3 nodes are available: 3 Insufficient cpu. - 3个节点有污点,没有配置污点容忍:
0/3 nodes are available: 3 node(s) had taints that the pod didn’t tolerate.